拆解面膜成份 乾性皮膚不宜敷美白面膜?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6/10/07 20:03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3

分享:

分享:

人人都想天生麗質,面膜可說是大家日常用作護膚的好選擇。不少面膜聲稱有消炎、美白、保濕功能,但原來不是人人適用,用錯了更可能引起接觸性皮膚炎。TOPick根據消委會,並向皮膚科醫生陳厚毅請教,教你如何選擇合適的面膜。

1. 拆解面膜成份

消委會指出,面膜成份各有不同,比如我們較常聽到的透明質酸、甘油,屬於保濕劑。部份面膜含乳化劑,使親水性和親油性物質能夠穩定,如聚葡萄糖等。

不少面膜稱具有美白功能,市民可參看面膜成份,例如果酸、維他命C葡萄糖苷、麴酸、熊果素。草本成份,包括蘆薈、海藻、薰衣草、長春藤、金盞花等,則或具消炎、美白、保濕功能。

2. 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皮膚的面膜?

  • 乾性

可多用水性和油性保濕成份的產品和面膜,例如透明質酸、甘油、礦物油、羊脂或其他成分。陳厚毅指出,乾性皮膚屬敏感性皮膚,因此選擇合適面膜尤其重要和要小心。

乾性皮膚人士宜少用具美白成份的面膜,例如果酸、維他命C、葡萄糖苷、麴酸、熊果素。要留意草本香料成份也有機會引起敏感,包括蘆薈、海藻、薰衣草、長春藤、金盞花等,即使部份聲稱低敏,都有可能刺激皮膚。

【延伸閱讀】拆解指甲健康密碼 黑線代表患癌?

陳厚毅直言,假如市民屬乾性皮膚,「無論有機還是中藥底面膜都有可能致敏」。

另外,敏感性皮膚應盡量避使用含MI、MCI和Paraben等防腐劑面膜。

  • 油性

消委會建議,油性膚質人士最好用水性保濕成份。

陳厚毅補充,面膜成份是重要的因素,而面膜質地最很重要。含油性保濕成份的面膜,如礦物油、羊脂,宜儘量少用。

  • 中性

由於中性皮膚不乾不油,較少油脂粒,皮膚較健康,故基本上用不同面膜成份皆可以,不過最好還是跟據包裝的指示,不要過量使用。

  • 混合性

陳厚毅表示,混合性皮膚特徵是T字位出油多、面頰乾燥、市民可選擇清洗式面膜,而非紙狀面膜,讓面膜只塗於較油的部位,以免加劇水油不均。

【延伸閱讀】月經顏色解密 淺紅瘀血色易頭暈?

3. 防腐劑含量高易致敏

消委會指出,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酯,部分外地研究報道曾指「對羥基苯甲酸酯類」會破壞保護皮膚的皮脂膜,含量過高時會讓皮膚變得乾燥,若長期使用或殘留在皮膚上,會降低皮膚分泌皮脂的功能,而引起接觸性皮膚炎。

陳厚毅補充,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酯較常用於護膚產品,但防腐劑越多,對敏感性皮膚人士而言,敏感情況或更嚴重。事實上,美國食品及藥物局、歐盟等都對對羥基苯甲酸酯有含量規定,只要符合標准,正常使用問題不大。

4. 選用面膜建議

  • 面膜成份愈簡單,便愈能減低敏感的風險
     
  • 皮膚有傷口時,能避免使用面膜,以免細菌感染
     
  • 膜使用頻率是每星期用面膜2次,每次10-15分鐘
     
  • 留意面膜上的建議使用時間
     
  • 敷面膜後,如出現紅點或皮膚有被針刺感覺,代表該面膜不適合你的皮膚,應儘快停用

【其他熱話】生腸不是豬腸 豬粉腸又是甚麼?

【其他熱話】淘寶傷透多少創作人的心 港產設計師反向假貨商道歉